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您的当前位置:痔疮 > 痔疮症状 > 外科手术2例报道

外科手术2例报道



复杂手术病例报道

病例一:老年男性,63岁,因“反复右上腹痛10年,再发加重3天”入院,患者10年前因右上腹胀痛,伴呕吐,发热,于外院诊断为胆囊结石伴急性胆囊炎,予抗炎处理。过后患者症状常反复。3天前再发右上腹胀痛,呕吐,并逐渐出现高热、畏寒寒战,外院查血常规白细胞12*10^9/L,B超提示胆囊结石、胆囊炎,经抗感染2天无效,遂转至我院。入院时患者神清,右上腹胀痛,呕吐,发热、畏寒寒战,体查生命征平稳,腹膜刺激征明显,急诊行血常规提示白细胞升高至17*10^9/L,生化提示胆红素轻度升高,转氨酶升高,腹部CT提示:胆囊颈结石伴胆囊炎,肝囊肿。考虑患者诊断明确,并有腹膜炎体征,为免加重引起胆道休克,败血症等危及生命的严重情况,遂决定急诊手术治疗。与患者家属沟通后,家属提出希望通过微创手术切除、以及同时行肝囊肿手术的意愿。我科经科内讨论,综合考虑病情及技术条件,最终制定先通过微创腹腔镜手术探查,若腹腔情况粘连、水肿严重,或病人情况欠佳,则中转开腹的决策,并征得患者家属同意。术中所见:胆囊充血水肿明显,化脓,局部坏疽穿孔,大网膜完全包裹,肝脏左内叶(IV段)有一较大囊肿。(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粘连松解+肝囊肿开窗术)通过小心分离粘连,仔细辨认胆囊动脉及胆囊管、胆总管,以最短时间切除胆囊后,患者生命体征平稳,遂予一期行肝囊肿开窗术。手术过程顺利,安返。目前患者病情稳定。小结:胆囊结石伴胆囊炎是普外科一种常见疾病,胆囊炎的反复发作常引起腹腔粘连,加大腹腔镜手术的难度,当急性炎症时胆囊会出现炎症水肿,发病3天则达水肿高峰期,各种正常的解剖结构已较难辨认,使得通过微创手术的难度及风险进一步增加。急性胆囊炎通常会抗炎处理,待炎症消退后再行手术治疗,但该患者已出现明显腹膜刺激征,早期胆道休克表现,败血症的风险也相应增加,且保守治疗亦增加患者痛苦时间,而急性期手术又会增加手术难度及风险,但能缩短病程,减少患者痛苦,中断病情向恶化的方向发展,综合考虑下,决定执行手术方案。本病例最终能通过腹腔镜微创手术的方式解决,并同时切除肝囊肿,与术前讨论对各种风险的把握,以及制定出相应的解决方案相关,与对自身的技术水平心中有数相关,知己知彼。以上,皆体现出我院外科的腹腔镜水平在不断进步。

重度痔病复合改良手术治疗报道

病例二:痔疮是一种常见病,民间常有“十男九痔”“十人九痔”的说法,其症状:肛门肿物突出、便血、瘙痒、疼痛等,常困扰人们生活,但人们总是拖延病情,以致加重而不得不手术。痔疮手术是小手术,这是外科界的共识,但这个“小”,所指的是对患者全身情况的影响小,损伤的范围小,而并非就是简单的闭上眼睛也能切的意思,相反,要做好每一台痔疮手术,需要考虑的问题一点不简单。一个合格的肛肠科医生,会在术前充分考虑,根据痔疮的严重程度、形状、数量等,个体化地为患者设计切口、需要保留的皮桥,对括约肌的保护,手术方式的选择、以及术后疼痛的管理,执行快速康复外科的理念,帮助患者避免并发症,尽快康复。患者,青年男性,27岁,因“反复肛门肿物突出5年”入院,肛查:肛门见跨齿状线半圈肿物突出,约鸡蛋大小,暗红,局部渗血,可回纳,但回纳后又再突出。患者诉肛门肿物时有呈一圈突出的情况。该患者诊断为环状混合痔,属重度痔病范畴。拟予手术治疗,但由于肿物突出较大,术前我科进行了讨论,并着重对术式的选择及手术切口、皮桥的要求、术后疼痛管理等,进行了详细讨论。最终决定行吻合器痔上粘膜环切术+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并于手术完毕时,予“鸡尾酒”疗法行肛门创口的疼痛干预。过程顺利,患者安返。该患者术后恢复好,术后疼痛评分约2-3分,如期出院。小结:痔疮手术是一门小手术,但要做好每一台痔疮手术,需要考虑的问题并不少:1、皮桥的保留,皮桥保留过少,易造成肛门狭窄,皮桥保留过多,则愈合后又形成较多皮赘;2、术后疼痛,痔疮术后的疼痛一直是困扰肛肠科医生的一大难题,由于肛门的痛觉非常敏锐,疼痛的剧烈程度难以忍受,故能预见性的对疼痛管理及干预,对术后康复的帮助很大;此外,还有手术中对括约肌的保护、手术吻合平面的高低以及不同点的选择、术后便秘、尿潴留等的的预防处理。该病例为一重度痔病患者,年轻,括约肌紧,术后易出现明显疼痛;同时痔块较大,若切口的选择或皮桥保留不当,则易出现术后皮赘残留过多,并发水肿,或肛门狭窄,故术前的个体化设计方案尤为重要,我科为此都一直在努力完善。以上,皆体现我院外科的手术在不断提高。

供稿:外科麦显峰

审稿:办公室黄嘉欣

编辑:信息科郑强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idfhz.com/zczz/1293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