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痔疮 > 痔疮危害 > 谢依霖自曝产后漏尿痔疮,生娃后的尴尬事
谢依霖自曝产后漏尿痔疮,生娃后的尴尬事
有点“重口味”的Hold住姐谢依霖,上周刚晒了二胎胎盘拓印(我们还专门写了胎盘科普)。没想到,这个行走的素材库,才过了几天,又自曝了一个产妇界的大料——笑尿。噗,“笑尿”,你没看错,我们才没有在讲段子,是真的笑尿,生过娃的一看就秒懂,如Hold住姐自己所形容:
原本只是一位妈妈的牢骚,没想到留言区引起网友大讨论:
先是不少同样深陷“产后一身毛病”的妈妈被炸出来了:
紧接着,未婚未育的年轻小姑娘看后,表示:
你还别说,每次女明星一说到产后的糟心事儿,网友们总是分几派怼起来:
今天糕妈就想跟大家聊聊女人产后的一些尴尬事,看看女人们是不是矫情——
讲真,每次看到“女人生孩子不就那回事吗”这样的话,都气不打一处来。
是咱们女人事多吗?
不,据统计,31%的女性在产后会出现尿失禁;还有产后痔疮的比例,在某些人群中,高达85%的孕妇从孕晚期就受到痔疮的影响。
而且说起“产后身体后遗症”,还远不止这些呢。
脱发、下垂、松弛、痔疮、耻骨联合分离、腹直肌分离……哪一个不是对凡胎肉身的暴击?
女人终于能在社交平台大声说出自己的感受、为了生育所承受的种种痛苦也终于能被看见,这是时代的进步,是好事。
只是有些网友从“产后后遗症”中得出的结论,似乎过头了:女人不生孩子最安全最省心!
“产后后遗症”虽然多,但大多数都是“纸老虎”。因为凭借现代医疗技术手段,产妇身体上的很多问题都只是暂!时!的!甚至不治自愈。今天咱们就来说说产后漏尿,以及产后痔疮(一胎生产的时候,谢依霖同学分享的是这一课,嗯,我们顺带复习一下)。产后漏尿漏尿是盆底损伤的一种。
经历怀孕生娃的过程后,盆底组织的支持力量会变弱。
于是乎,护垫成了包里必备的物品,稍微咳嗽、打喷嚏、跳跃、提重物等,裤子都会湿掉。
好消息是,这种“压力性尿失禁”只是暂时的。等大概2~6个月后,你的膀胱和盆骨器官就会慢慢调整回原来的位置,再配合盆底肌锻炼(即凯格尔运动),大部分妈妈的漏尿行为都会消失。
★Tips★
●盆底肌锻炼:《盆腔器官脱垂的中国诊疗指南()》中指出:凯格尔运动必须要使盆底肌达到相当的训练量才可能有效。可参照如下方法实施:持续收缩盆底肌不少于3s,松弛休息2~6s,连续15~30min,每天3次;或每天做~次。持续8周以上或更长。
现在,医院在产后42天检查时都会提供盆底肌测试,医生会根据损伤程度,从轻到重给出自己锻炼、电刺激、生物反馈等治疗方案,感兴医院哦。友情提示:不同妈妈由于身体素质不同,见效时间也不相同。
痔疮谢依霖同学,豪气一直没变过,几年前一胎的时候,就曾在个人社交平台上感叹自己“痔疮就炸了”。
嘶——坐立难安,上厕所不敢使劲,便便时经常擦出血……这种痛,得了产后痔疮的老妈子们都能懂。
很多人是从孕期便秘开始,就有痔疮了。再加上生娃时过于用力或导致脱肛、产后运动量变少、食物太精细,都有可能会诱发痔疮。
痔疮本身并不危险,但它容易引起便血、排便不尽、肛门瘙痒等诸多不适,还要藏着掖着不敢跟人说,很是让麻麻们苦恼呀。患了痔疮的麻麻们首先要做的是清空厕所的书刊杂志,手机也乖乖放客厅吧。如厕时间过长,使直肠肛门静脉曲张,是诱发痔疮的一大“元凶”。每天洗个温水澡也可以适当的减轻痔疮带来的不适感。坐下时疼痛的话,还可常备一个圆圈形的坐垫,减轻压力。上面提到的凯格尔运动也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由于妊娠和分娩产生的痔疮一般会慢慢消失,小的痔疮通常也无需治疗;如果痔疮比较严重,长期疼痛并出血,就应该及时就医啦。讲到这里,大家应该能get到了,大部分人产后尴尬事的恢复,所需要的,无非是时间,和产妇家人的体恤、分担。最后咱们还想唠叨几句。今天这事,从一个明星微博吐槽产后遭罪,到上升成“女人要不要生孩子遭罪”的生育恐惧大讨论,糕妈认为:前者不是戏多、后者才是真矫情。诚然,生娃、带娃充满艰辛——就像人生中绝大多数的事情一样,年轻姑娘如果只看涨奶时“双乳如石”的描述,肯定会被吓退,但是不经历“双乳如石”,我们也根本无法体会哺乳这件事的温馨:
和一个生命亲密联结,身体的温度相连、心跳的频率相通;因为这种温柔感受过于深切,很多妈妈在断奶后甚至要经历强烈的失落。
说实话,这也不是“不婚不育保平安”的论调第一次出现了。比如,去年S·H·E里面的Ella生娃时,也详细描述过产后漏尿的酸爽,于是很多不负责任的网络作者,就叫嚣起“生育自由”,让姑娘们避而远之。糕妈想说的是,生育自由的基础是自身知识完备、信息透明;深入了解科学知识后的自我选择,那才叫自由;在网上道听途说,那叫生育恫吓。糕妈永远不会给你生或不生的建议,这个人生中唯一不可逆的抉择,只能是你和另一半两个人的事情。别看到可爱的童星,就冲动要生;也别一看到明星们的产后窘迫,就畏惧生育。毕竟,当妈这事,和过日子是一个道理:所有的关卡,都要自己闯过才算呀!(题图来源于新浪微博)
点这里,让大家科学看待产后那些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