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痔疮 > 预防治疗 > 弋阳方志敏纪念馆讲解词1
弋阳方志敏纪念馆讲解词1
北京治疗白癜风好专科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C%97%E4%BA%AC%E4%B8%AD%E7%A7%91%E7%99%BD%E7%99%9C%E9%A3%8E%E5%8C%BB%E9%99%A2/9728824?fr=aladdin
竭诚欢迎各位嘉宾来到方志敏纪念馆。
这里是序厅,寓意方志敏同志高举中国共产党旗帜,走上星火燎原的革命道路,为了可爱的中国奋斗一生。
方志敏对祖国母亲是那样的深情,下面请听录音——(吴金安朗诵……)
方志敏正是对祖国母亲怀有无限深情,走上了革命救国的人生道路,历经十几年的艰苦奋斗,成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杰出的农民运动领袖,闽浙皖赣革命根据地和红十军团的主要创建者,他为国捐躯后,被中共中央定位为民族英雄。
本馆共分七个部分,循方志敏短暂而光辉的人生轨迹,真实地再现了一位共产党人光耀千秋的风范与业绩。
第一部分从农民的儿子到马克思主义信仰者
本部分着重展示一个农民的儿子从立志报国到马克思主义者的成长历程。
(一)、黑暗社会的苦学生
年8月21日,方志敏出生在江西省弋阳县漆工镇湖塘村一户农民家庭。方志敏出生的年代,帝国主义列强肆意瓜分中国,整个社会沦落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悲惨境地,内忧外患,民不聊生。
方志敏8岁入私塾,成为黑暗社会中的一名苦学生。他天资聪颖,好学多思,“一年读的书比同辈兄弟三年读的书还要多”。
(二)、投身五四爱国运动
方志敏17岁带着“均贫富”思想走出大山,考入弋阳县立高等小学。受新文化思潮影响,第二学年便组织以“铲除邪恶、追求光明”为宗旨的“九区青年社”,成了全校同学所爱戴的领袖。
弋阳高小校址的前身是叠山书院。这里是纪念弋阳籍爱国诗人谢叠山的文化殿堂。方志敏受谢叠山精神熏陶,传承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当年五四运动波及到弋阳,方志敏以满腔爱国激情,投入这次反帝爱国运动,并立下报国救国的远大志向。
(三)、探索救国道路
年秋,方志敏带着“实业救国”的思想,考进江西省立甲种工业学校,一年后,品学兼优的方志敏担任甲工学生自治会主席。因领导学潮,遭军阀当局迫害,被开除学籍。
年9月,方志敏考进九江南伟烈学校。这是一所教会学校,百分之八十的学科以英语授课,方志敏的英文程度提升很快。他阅读了英文版的《共产党宣言》、《资本论》等经典著作,确立了马克主义信仰。当他收到上海一位朋友寄来的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机关报——《先驱》创刊号,认定该报提出的政治主张,完全符合自己社会主义可以救中国的政治见解,便毅然辍学。方志敏说:“我已不愿再读那些无意义的书,我要实际的去做革命工作了。”
方志敏离九江到上海,本想谋个职业,争取半工半读的机会,却受尽屈辱而谋事不成。他把期间的辛酸遭遇写成纪实性小说《谋事》,在《民国日报》发表,并被选进当年上海小说研究社编辑的《小说年鉴》。
方志敏在上海团中央机关见到恽代英等团中央领导人,加入了社会主义青年团。他怀着强烈的使命感,决心离开上海,回江西传播马克思主义,从此走上了职业革命道路。
年8月底,经团中央同意,方志敏离开上海回到南昌,立即在东湖边的百花洲办起文化书社,自任经理。书店“专贩卖马克思主义和其他革命书报,”成为江西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的阵地。
(四)、创建江西党(团)组织
年1月20日,江西第一个团组织——南昌地方团,在文化书店成立,书店成为江西第一个无产阶级战斗组织的诞生地。
年3月,方志敏在南昌加入中国共产党,入党时,他立下誓言:“共产党员——这是一个极尊贵的名词,我加入了共产党,做了共产党员,我是如何的引以为荣呵!从此,我的一切,直至我的生命都交给党去了!”
赵醒侬与方志敏这一对亲密战友,继创建江西团组织之后,又于年5月创建江西第一个党组织——中共南昌支部。从此,江西的大革命运动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他们和在北京入党的袁玉冰一起,被人誉为中共“江西三杰”。一平印刷所是当时党的秘密活动地点。
在党组织的领导下,江西的大革命运动开始走向高潮,在南昌举行过追悼孙中山大会。年上海“五卅惨案”发生后,立即成立了“沪案交涉江西后援会”,在全省迅速掀起新一波反对帝国主义的浪潮。方志敏是江西几次重大革命活动的组织者与领导者之一。与此同时,他已经逐渐把主要精力转向领导全省农民运动。
第二部分杰出的农民运动领袖
本部分着重展示大革命时期,方志敏在南昌领导江西全省农民运动的战斗历程及其萌发武装斗争思想与实践。
(一)、中共江西农委书记
年11月,方志敏与赵醒侬一起,创建了江西第一个农民协会——扬子洲农民协会。年9月16日,赵醒侬被北洋军阀政府杀害,方志敏不顾肺病未愈,医院下山,组织南昌市郊农民,于同年11月8日,配合国民革命军攻克南昌,结束了北洋军阀在江西的13年统治,此时,方志敏担任中共江西农委书记,在他的直接领导下,江西省农民协会正式成立。江西农运逢勃发展。至年6月,全省81个县有54个县成立了县农协,会员达38万多人,规模位居全国各省前列。方志敏还撰写了《反右运动与吾人》一文,提出了“中国之革命实质上是农民革命”等理论,体现了方志敏的农民革命思想。他还通过多次开办农民训练班,培训了一大批农民协会干部。
(二)、与毛泽东三次见面
方志敏领导江西农民运动期间,与中共中央农委书记毛泽东先后见面三次:
第一次在广州。年4月,方志敏代表江西农民出席全国第一次农民代表大会。当时毛泽东在广州出任第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所长,方志敏把丘倜等23名赣籍学员送进农讲所学习。半年后,经过培训的赣籍学员返回江西,毛泽东还给方志敏写了信。
第二次见面在南昌。年11月26日,毛泽东为在武昌开办农民运动讲习所这件事,从上海到南昌。方志敏大力支持并积极配合毛泽东的倡议,选派了名学员进农讲所学习。
第三次见面在武汉。年3月28日,方志敏在武汉出席“全国农民协会筹备会议”,毛泽东、彭湃、方志敏等13人当选为中华全国农民协会临时执行委员会执行委员。毛泽东提出“重新分配土地”的主张,得到彭湃、方志敏的大力支持。
毛泽东、彭湃、方志敏三位“农民大王”的几次见面,不但共商领导全国农民运动的方针策略,还建立了亲密的战友关系。
(三)、捍卫农民运动领导权
年2月20日,方志敏主持的江西省第一次农民代表大会在南昌开幕,时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的蒋介石,以来宾身份应邀出席,并发表演说。本次农代会要正式成立江西省农民协会,选举产生省农协领导成员。选举前夕,蒋介石玩弄阴谋,竟然提出凡省农协执行委员,都要由他画圈确定。是由代表选举、还是由一人独裁,关系到江西农民运动领导权谁来掌握的头等大事。方志敏身处风口浪尖,不惜冒着被暗杀的生命风险,以坚定立场和大智大勇,联络在武汉的毛泽东,依靠与会农民代表,最终挫败蒋介石的“圈定”阴谋,捍卫了中共对农民运动的领导权。
同年4月27日至5月10日,方志敏以江西党代表身份,出席了在武汉召开的中共第五次代表大会。返回江西后,方志敏把更多精力放在尝试农民武装斗争方面。
(四)、尝试农民武装斗争
方志敏领导全省农民运动,常常以家乡弋阳漆工镇为工作试点,尤其是开展农民武装斗争。
早在年11月,方志敏就指示弋阳漆工镇农民协会和农民自卫军,占领了原为北洋军阀管辖的漆工镇警察所,缴获了一支汉阳造、一支双套筒和断了枪把子的毛瑟枪,实现了一切权力归农会,开始了方志敏“两条半枪闹革命”的战斗历程。
方志敏竭力主张“农民协会成立,一定要有武装”。他在南昌亲手组建了江西省农民自卫军,还派这支农民武装,先后平息了永修县地主武装杀害中共县委书记张朝燮和万年县地主武装杀害中共支部书记胡完生的两次反革命暴乱。
年6月3日,弋阳县农民自卫军贯彻方志敏的指示,集合农民上万人,一举攻克弋阳县城,第二天,横峰县农民自卫军也攻克县城。邵式平同志后来到上海向党中央的报告中,把两县农民自卫军的行动称之为“暴动”。弋阳、横峰两县农民武装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之后、八一南昌起义之前相继攻克县城,是方志敏发动农民自卫军,以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伟大壮举。
方志敏在江西的影响与声望越来越大。披着国民党“左”派面纱的江西省政府主席朱培德也难以容忍。他以“礼送”名义逼迫方志敏等离开南昌。并派军警围攻省农民协会机关。方志敏暂时藏匿在省委秘密机关。此时,缪敏来到他身边。
缪敏是弋阳县缪家村人,年到南昌女子职业学校求学,次年2月与方志敏热恋。在一片白色恐怖中,方志敏与缪敏在党的秘密机关举行了极其简朴的婚礼。方志敏回忆:“只是几个同志吃了一餐好菜饭就算了。”彭湃同志送对联一幅,以示祝贺。
年6月上旬,方志敏按照省委的决定,告别新婚仅数日的妻子,从南昌乘坐小轮船沿着赣江深入吉安地区巡视党的工作和领导农民运动,至此离开战斗了6年的南昌。2个月之后,方志敏怀着革命必定能取得最后胜利的坚定信念,不乘船也不骑马,化装成农民的样子,独自返回家乡,投入更为波澜壮阔的土地革命战争。
第三部分“方志敏式”根据地的创建人与领导者
本部分着重展示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方志敏及其战友邵式平,黄道等领导创建闽浙(皖)赣革命根据地和红十军团的战斗历程。这块根据地纵横赣东北、闽北、浙西、皖南4省边区48个县,先后建立过32个县级苏维埃政权,苏维埃区域人口多万,是全国6大苏区之一。
(一)、赣东北“工农武装割据”局面的形成
年8月,方志敏从吉安回到家乡弋阳。10月底,在党的八七会议精神指引下,方志敏领导弋阳第九区农民革命团多人举行武装暴动,揭开了弋横暴动的序幕。接着,方志敏立足楼底蓝家,于当年12月10日发起横峰县年关大暴动,范围达到全县一半以上地区。经过两个县两个阶段的局部暴动,年1月2日,为了把暴动烈火引向更广阔的区域,方志敏在弋阳九区窖头村主持召开弋阳、横峰、贵溪、上饶、铅山五县党员会议,成立了中共五县工作委员会和暴动总指挥部,方志敏担任工委书记兼暴动总指挥。农民革命团被编组为六路纵队,向弋横两县还没有暴动的区域和毗邻的德兴县出击,掀起了弋横农民武装暴动的高潮。
不久,方志敏等在弋阳九区齐川源村缔造了工农革命军一个连,赣东北正规工农武装由此诞生。在弋阳、横峰等县初创了革命根据地。
新生的红色政权刚诞生,便遭到国民党军队的强大围攻、邱金辉等地方领袖惨遭杀害。年6月25日,方志敏在方胜峰一座破庙里主持召开中共弋阳、横峰两县县委联席会议,批判了“埋枪逃跑”的错误主张。会议第二天,邵式平指挥革命武装取得金鸡山大捷,打破了国民党军队的第一次局部“围剿”。方志敏后来说:方胜峰会议“的确是赣东北苏维埃革命运动的一个重要会议”,使革命根据地转危为安。
年6月,黄道、方志敏等在贵溪发起周坊暴动,继而引发贵(溪)余(江)万(年)三县大暴动,使革命根据地区域扩大了一倍。同年10月,信江特区苏维埃政府成立,方志敏任主席,革命根据地进入由弋横而信江的发展阶段。
年2月23日,接任信江军事委员会主席的方志敏等,果断指挥红军独立团,采用“围魏救赵”的战术,奔袭并攻克敌军的巢穴上饶城,取得了第五次反局部“围剿”的胜利。同年7月6日,方志敏与团长周建屏指挥红军独立团,乔装改扮成国民党保安团,雨夜智取名闻中外的瓷都景德镇。
年7月21日,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军成立。第二天,红十军在乐平县界首村举行了建军典礼大会。周建屏任军长,政治委员由吴先民代理,红十军指战员一般维持在人左右。
年8月1日,信江特区改为赣东北特区,从此,革命根据地进入由信江而赣东北的发展阶段。特区党政机关驻弋阳县芳家墩,年2月迁移到横峰县葛源镇。年11月7日至14日,赣东北省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在葛源召开,成立省苏维埃政府,方志敏任主席。此时,革命根据地已逐步向闽浙皖赣边区发展。
(二)、把根据地发展到闽浙皖赣边区
年12月11日,闽浙赣省苏维埃政府成立,方志敏任主席。赣东北革命根据地正式改称闽浙赣革命根据地,进入由赣东北而闽浙赣的发展阶段。红军部队也壮大为红十军、红十一军两个军。
红十一军是奉中央军委命令,由红十军于年1月20日在贵溪县神前村改编而成,25日,由军长周建屏、省军区政治部主任邵式平率领,南渡信江,配合中央红军的第四次反“围剿”战斗。与此同时,在红军赤色警卫师的基础上,在葛源枫树坞红场新编了一个红十军。3个多月之后,红十一军划归中央红军序列,闽浙赣苏区又只剩下一个新十军。
方志敏领导的闽浙赣革命根据地,除赣东北中心区之外,还先后设立过闽北、信抚、皖赣3个分区和(开)化婺(源)德(兴)、皖南两个特区。
闽北苏区形成于年5月。年7月黄道受党组织派遣担任中共闽北分区委书记之后,闽北分区不断发展,其区域包闽赣两省的崇安、浦城、建阳、上饶、广丰、铅山等10几个县边区。年4月,出任红十军政委的方志敏等率领部队第一次进军闽北,“奠定了闽北苏维埃和红军向前胜利发展的基础”。年9月,方志敏等率领红十军第二次进军闽北,取得了重大胜利。在攻打赤石时,从敌人手中第一次缴获到无线电台。
信抚分区原为信江、抚河流域的金(溪)资(溪)光(泽)贵(溪)游击区。年2月,新改编的红十一军南渡信江,把游击区开辟为以资溪县为中心的新苏区。后归属中央苏区的闽赣省。
(开)化婺(源)德(兴)特区是年初在原游击区的基础上形成的新苏区,以德兴暖水为中心,是闽浙赣苏区向皖南、浙西发展的战略基地。
年12月,方志敏担任闽浙赣省委书记,在领导第五次反“围剿”斗争中,制定了“保卫基本苏区,创造新的苏区”的战略方针,相继开辟了皖赣分区和皖南特区两块新苏区。
皖赣分区创立于年4月,以浮梁程家山为中心,区域包括皖赣两省的浮梁、都昌、湖口、鄱阳、彭泽和婺源、秋浦、东流、祁门等10几个县的边区。皖南特区形成于年8月,以黟县柯村为中心,区域包括太平、黟县、石埭、歙县、休宁等县边区。皖赣、皖南两块新苏区的创造,使闽浙赣革命根据地又有闽浙皖赣革命根据地的称谓。
(三)、深入土地革命解决地权问题
解决土地问题是共产党员领导“工农武装割据”斗争的中心任务之一。早在年2月12日,邵式平在上海向党中央汇报工作时,提到初创的革命根据地正在颁布《土地分配法》。我们现在能看到的,是方志敏于年11月12日签署的《信江特区苏维埃临时土地分配法》和次年3月颁布的土地使用法。赣东北根据地分配土地的特点是,强调凡是不反对苏维埃政权者均有分得土地之权。年10月7日,方志敏给德兴县邱家乡苏维埃政府写了一封信,他坚决顶住被扣上执行“富农路线“的帽子,强调要给富农成份、又是红军烈属的乡民邱正杉一家分配土地。体现了方志敏实事求是的精神和战略家的胆略。
年春天之前,赣东北有关土地的政策法令,都按照党中央的统一口径,强调没收的土地归苏维埃所有。苏区人民分配的土地只有使用权,不具所有权。没有完全满足农民对土地的要求。方志敏在实践中,较早改变“土地国有”政策,进一步解决农民的土地所有权问题,这是深入土地革命的根本标志。方志敏把土地证颁发给苏区广大农民,使他们更加拥护共产党,爱戴苏维埃政府。
(四)、欣欣向荣的根据地建设
随着土地革命的不断深入,根据地的各项建设事业稳步展开,取得令人嘱目的成就,使苏区呈现出欣欣向荣的风貌。
方志敏十分重视苏区党的建设,早在年4月,就制定了共产党员守则22条,对于克服种种非无产阶级思想,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和战斗性发挥了重要作用。强调思想入党,构成了方志敏党建思想的一大特色。组织建设上,闽浙赣苏区自省委到支部,有十分健全的组织体系。思想建设和作风建设上,极力提倡理论联系实际,强调一定要把广大群众团结在先锋队周围,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方志敏十分重视苏区的政权建设,相关的论述非常丰富,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权学说的运用与发展。在方志敏政权建设思想的指导下,苏维埃干部基本上都能牢记宗旨,养成良好作风。使苏维埃成为“最得群众的拥护和爱戴的强有力的政府”。政权建设中,从省苏维埃到乡村苏维埃有一个完整的组织体系。还不断加强廉政建设和法制建设。依法执政,也是方志敏政权建设思想的生动体现。
方志敏十分重视苏区的军队建设。他撰写的《建设我们铁的红军》,比较集中地体现了建军思想与建军原则。强调人民军队一定要服从党的绝对领导,要加强革命化和正规化建设,务必使每一个指战员都懂得红军的宗旨和任务。在方志敏军队建设思想的指导下,还建立了比较完备的服务于军事斗争的附属机构。创办了正规医院、兵工厂、被服厂等,能适应革命战争的需要。
方志敏十分重视苏区的经济建设。他的经济建设思想,立足于“使革命战争更顺利的取得胜利”和“相当的帮助群众生活的改善”。在实践中,发展农业始终放在首位,粮食等农产品连年获得丰收。工业则是白手起家,得到毛泽东的高度赞扬,他说:“在闽浙赣边区,有些当地从来就缺乏的工业,例如造纸、织布、制糖等,现在居然发展起来,并且收到成效”。商业方面,方志敏主导制定了“允许商业自由”的政策,不仅创办了消费合作社和苏维埃商店,搞活苏区内部贸易。更是在年就大胆对外开放,积极开展面向白区的赤色贸易,有力地打破国民党当局严密的经济封锁。金融业方面,年就创办了苏维埃银行和信用合作社,对于发展苏区经济,克服财政困难,改善群众生活起到了很大作用。
方志敏十分重视苏区的文化教育建设。他认为,即使在战争环境,“建设苏维埃的文化教育,确实是刻不容缓的工作”。
文化方面,各级苏维埃政府首先重视群众文化。普遍建立了红色俱乐部,开展了读报活动,唱响了红色歌谣,省苏维埃政府建立了工农剧团第一、第二两个团,创办了苏维埃画室,还在红色省会葛源建了列宁公园和红军烈士陵园。
教育方面,实行全民义务教育和普及教育,苏区共办有多所列宁小学,对7至15岁的少年儿童实行免费的义务教育。创办了农民夜校和用以扫盲的识字班。还开展了职业教育,创办了列宁师范、军事政治学校,红色医务学校和女子职业学校等,使广大军民充分享受到接受教育的权利。
(五)、红旗勋章与苏维埃模范省的荣誉
各项建设事业的蓬勃发展及其巨大成就,体现出“方志敏式”根据地的特色,受到毛泽东同志的高度赞扬。他说,“赣东北的同志们也有很好的创造……他们是革命战争的良好组织者与领导者,他们又是群众生活的良好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年11月在瑞金召开的全国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决定授予方志敏红旗勋章一枚,红旗勋章代表着党和国家给予的最高荣誉。方志敏提倡的苏维埃五种精神:“创造精神、进步精神、刻苦精神、自我批评精神”,极大地推动了苏维埃政权建设。在年1月召开的全国第二次工农兵代表大会上,还决定授予闽浙赣苏区为“苏维埃模范省”的光荣称号,这在全国省级苏维埃区域是唯一的特殊荣誉。对此,方志敏曾发出这样的号召:“‘苏维埃模范省’,这是一个难得的荣誉,赣东北的同志们,要努力工作,保持这个宝贵的荣誉呵!”
第四部分率领红军先遣队北上抗日
本部分着重展示方志敏率领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历时2个月的浴血奋战及其不幸被捕的悲壮历程。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历经红七军团与红十军团两阶段。
(一)、临危受命
年7月7日,由红七军团组建的北上抗日先遣队从瑞金出发,转战赣闽浙皖4省广阔区域,历时4个月,行程3里,于11月1日进入赣东北苏区德兴县的绕二镇。
11月4日,中央军委电令红七军团与闽浙赣的红十军合编为红十军团。原七军团改编为第十九师,原红十军改编为第二十师,指战员共余人,刘畴西任军团长,乐少华任政治委员。
红十军团整编之后,闽浙赣苏区仍面临第五次反“围剿”空前严峻的形势。11月17日,省军区把方志敏关于省委等党政军领导机关、转移到武夷山的重大战略决策向中央军区发出请示电。18日晚7时,中央军区的复电不仅否定了这一决策,还命令立即组建以方志敏任主席的军政委员会,率领整个红十军团,继续执行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的使命。方志敏临危受命,仅经过6天时间的准备,便挥手告别生死与共长达8年之久的赣东北父老乡亲,强忍痔疮发作之痛,率领红军抗日先遣队将士从德兴重溪出发,从此,离开了令他牵肠挂肚的苏区群众,踏上了北上皖南的艰难征程,像一把尖刀,直插南京、杭州等国民党统治的腹心地区。
(二、)先遣队踏上艰难征程
年12月6日,先行出击的红十九师在师长寻淮洲等指挥下,一举攻克皖南泾德县城。12月8日,红二十师在休宁蓝渡一带歼灭敌军第二十一旅一部,首战告捷。两天后,红十九师、红二十师在黄山山麓的太平县汤口镇胜利会师,一时间,军威大振。国民党最高当局连声惊呼:“方志敏手创之武力,乃由分而复合,其势颇猖獗”。当天晚上,蒋介石在南京紧急调集各省军队实施围追堵截,并任命浙江省保安司令俞济时为总指挥,连夜编组“追剿队”。
12月14日,红十军团与俞济时,王耀武指挥的“追剿队”主力在太平县谭家桥地区发生激战。战斗中,原红七军团军团长寻淮洲身负重伤,后牺牲在泾县茂林地区。方志敏说:寻淮洲的牺牲“是红军中一个重大的损失!”
谭家桥战斗之后,红军抗日先遣队开始陷入被动。方志敏在黟县柯村召开军政委员会会议,决定留下军团侦察营、教导营、连同伤病员共约一千人,与皖南地方红军一起,开展游击战争。年1月9日,方志敏又在浙江省遂安县(今淳安县)茶山召开军政委员会紧急会议,决定将部队先撤回赣东北,再转向浙西南行动。第二天(10日),红军抗日先遣队踏上通向赣东北的归途,结束了历时40余天的“皖南行动”。
(三)、血战怀玉山
红十军团在归途中,一连冲破敌军的四道封锁线。方志敏等带领先头部队(由军团机关工作人员和伤病员组成)余人于1月16日进入德兴县陈家湾。当天晚上,方志敏果断命令已经负伤的军团参谋长粟裕、政治部主任刘英等,立即带领先头部队突破童(家坊)暖(水)封锁线,进入德兴苏区黄歇田一带。而他自己仅带领10余名警卫战士又重返包围圈,接应由军团长刘畴西指挥的主力部队。
1月17日,红十军团约人失去突围时机,遭到国民党军14个团的重重围困。随后,红军部队在怀玉山区的三清山八磜、分水关、三亩、八亩、马山、冷水坑、金刚峰等与10余倍于己之敌血战近10天,终因弹尽粮绝、饥寒交迫而陷于绝境,战死、饿死、冻死者过千人,勇士们忠魂与青山为伴,至今连姓名都不为人所知。
1月26日,方志敏在太阳坑受到畲族雷姓人家一碗苞谷饭接待,临别时,他把这付望远镜挂在屋前树上,留作纪念。1月29日,方志敏因饥寒过度,晕倒在怀玉山高竹坑的这棵木梓树下,不幸被国民党军独立第四十三旅士兵搜捕,红十军团历时两个月,行程里的军事行动遭到失败。然而,红军抗日先遣队的行动,推进了全民族抗日救亡斗争的发展;策应了中央红军的战略大转移,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
▌说明:本文由小编网络编辑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
▌图片、文章来源:发歌讲经说法、网络等,侵权请联系删除!
▌商务合作: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