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您的当前位置:痔疮 > 疾病知识 > 祁营洲医案中药汤剂采用温阳法治疗痔疮案

祁营洲医案中药汤剂采用温阳法治疗痔疮案



中药汤剂

采用温阳法治疗痔疮案

胡某,女,58岁,居住北京,于年2月16日来诊。

这是一个很典型的病例,也是我大胆采用温阳法治疗看似热证的一次实践。

年2月16日,就诊患者中有这样一位病人:胡某,女,58岁,北京人。开门见山带着痛苦面容的第一句话就是:“祁大夫,我来请您帮我治疗痔疮,已经流血4天了!”

我翻开她的病历本,医院的诊断记录:经肛管直肠指检和肛门镜检示:肛门同一方位齿线上下,静脉曲张形成团块,内外相连、无明显分界。诊断为混合痔。

我再看她的具体用药,大抵都是西药抗生素类、中药清热解毒类和止血药。但她却服用几天后不但血没有止住况且近4天来出血越来越多,血色仍以鲜红为主,医院,医生建议手术治疗。

我开始给她把脉,她的脉象并非洪数,而反倒是濡弱,当然这种脉象也可能是由近些天来连续出血而致;再看她的舌象,舌体胖大有齿痕,舌淡苔白稍腻。

我心中大致判断她并非实热证,那么她所吃的那些药就未必对症。

再通过询问她的其他情况得知,她脾胃素虚,不敢轻易吃寒凉和辛辣的东西,否则就容易拉肚子,平时感觉肚子稍受凉就不舒服。关于此次痔疮她说了一句这样的话:“人家都说吃辣会发痔疮,我这也没有怎么吃辣呀,平时也一直都很注意呀,因为我就知道我的肠胃不能吃辣的!”

另外,该病人平时有咽炎,会经常感觉嗓子发干,以及还有高血压和糖尿病史,其他就没有什么不良症状了。

我开始思考,肺与大肠相表里,肺中热毒可下降至大肠而致肠道热毒,但仅肠道热毒就一定要发出痔疮包块吗?根据她的病情诊断我考虑她的肠道有寒,导致热毒在排泄的过程中形成寒包火的病机,火郁发不出来而形成了包块,而对于该患者来说,她的寒象又大于热象。

处方:炙枇杷叶20g,桑白皮12g,荆芥炭12g,黄芩炭15g,地榆炭15g,槐角15g,丹参10g,炒苍白术各20g,灶心土12g,炙甘草10g。三剂水煎服,每天两次。整个方子以温阳尤其以温胃肠为主,配上炒炭的几味药来散寒止血,稍加清肺降肺的药物,又加入了丹参以活血散瘀。

2月20日上午她来复诊,高兴地告诉我,第二副药吃完后出血就大大减少,三副药吃完后就基本不怎么流血了。听到她的话,我也很振奋,因为疗效证明了我的思路是正确的。

作为医生,最高兴的事情就是听到病人说吃你开的药治住了我的病。

我在原方的基础上又加入枳实12g,再让病人吃三副并加服中成药地榆槐角丸一盒以巩固疗效。

:痔疮是指人体直肠末端粘膜下和肛管皮肤下静脉丛发生扩张和屈曲所形成的柔软静脉团,医学所指痔疮包括内痔、外痔、混合痔等。大便出血、大便疼痛、直肠坠疼、肿物脱出、流分泌物以及肛门瘙痒等都是痔疮的典型症状。

临床上对于痔疮非手术治疗的思路大多都是清热解毒、化瘀止血等,却很少有考虑到肠道有寒。其实,如果肠道有寒,寒邪不祛,痔疮就是容易复发,也的确有很多患者,单纯服用槐角丸数年,在吃过辛辣之后仍然发病,甚至有些患者通过手术将痔核去掉后仍然还会复发的。

恰恰这个病例,让我改变了常规的治疗思路,从寒论证最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但这个思路的产生也并非是我祁大夫突发奇想,这个思路其实是源于我读民国时期著名医生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所得,他在书中关于对痢疾的治疗,对肠道有寒的病机进行了独到的论述,有两句话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痢证,原有寒有热。热证不愈,其肠可至腐烂,寒证久不愈,其肠亦可腐烂。譬如疮疡,红肿者阳而热,白硬者阴而寒,其究竟皆可变为脓血。”

“《伤寒论》有桃花汤,治少阴病下利,便脓血者,原赤石脂与干姜并用,此为热药治寒痢之权舆。”

可见,作为医生,不断学习前人尤其是名家的经验,并加以仔细揣摩举一反三,临证时在准确判断的基础上大胆用药是多么的重要!

帮你找大夫









































北京白癜风手术
北京治疗最好白癜风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idfhz.com/jbzs/3560.html